【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红色故事讲述之上甘岭战役中的孤胆英雄——胡修道
编者按:
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进一步加强红色教育的宣传引导,示范区(高新区)办公室联合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开展“【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 红色故事讲述”专题报道,共同追寻先烈的足迹,深刻领悟先烈的家国情怀。
1931年,胡修道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幼年丧父,15岁时被抓去做苦工,亲眼目睹过美国人炸毁中国的大片农田和房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胡修道看到美国人又一次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领土,19岁的他决定不能再无动于衷,于是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6月,年仅20岁的胡修道成为志愿军第12军第31师第91团第5连的一名小战士。
刚到朝鲜时,胡修道所在的部队在朝鲜的后方开山辟路,每天指导员会让文化教员给战士读报,每当讲前线英雄故事时,胡修道都听的非常入迷,一名叫刘兴文的英雄来做报告,胡修道猜想刘兴文一定是个膀大腰圆,年纪偏大的人,谁知竟然是跟自己身材和年岁都差不多的人。可这样一个普通年轻人却打垮了敌人11次冲击。胡修道震撼之余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做有荣誉,有光彩的中国人,像许多战斗英雄那样。”
1952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为摆脱战场上和谈判上的被动处境,向志愿军部队发动了自1951年秋季以来规模最大的以上甘岭地区为主要进攻目标的攻势,其中火力最集中的就是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为争夺这两个高地,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激烈争夺,阵地上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高地……
1952年11月,上甘岭战役进入了决定性的反击阶段,攻击的重点是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胡修道所在的5连2班奉命坚守597.9高地的3号阵地。21岁的胡修道第一次真枪实弹与敌人拼杀。一阵震天动地的排炮过后,敌人开始往上爬,胡修道看不清来了多少敌人,只顾紧紧抓住爆破筒。听见班长大叫一声“开炮”之后便使尽全身力气将爆破筒甩出去,接着投手雷,掷手榴弹。不久,敌人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在班长的带领下,他们又打退敌人两次冲锋,胡修道也由初上阵的新兵变成“老兵”。此时,9号、10号阵地的战斗愈发激烈,班长接到指令前往9号阵地援助,3号阵地只剩下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人。
此时,又传来连队指挥所紧急命令:“10号阵地没人了。”胡修道看到10号阵地前面已爬过来一大片敌人,如果10号阵地丢了,597.9高地就保不住了。于是胡修道冒着敌人的机枪火力封锁,从一个弹坑滚到另一个弹坑,再从另一个弹坑往前爬,排长郭三旦从9号阵地过去支援,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落在排长身边。“死也要守住阵地”,这是排长牺牲前留给胡修道唯一的一句话。敌人的飞机还在狂轰滥炸,成群结队的敌军也不断往上涌,胡修道暗下决心,就是死也要守住阵地。他依靠所剩不多的弹药,在3号、10号高地来回不断地打击敌人,打退了敌人的十几次猛烈进攻。此时他头部负伤了,鲜血直流,但是毫不畏惧,裹伤再战,从拂晓到黄昏,胡修道创造了单兵作战一天歼敌280余人的记录,凭借过人的胆魄和英雄气概守住了阵地,也直接促成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为表彰胡修道英雄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上甘岭上建奇功,英明垂青史。胡修道用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诉说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缔造的战争神话,展现出中国军人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尊崇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