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爱军】铭记红色历史 关爱老军人
走进樊家红色纪念馆
走进北朝村,有一个不大的院落格外引人注目,门头上“樊家红色纪念馆”几个大字熠熠生辉。现有七代人的北朝村樊家先后有17位后代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8名樊家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帧帧画面,一片片回忆,激情燃烧的岁月,众生难以忘记。一幅幅版面,一段段革命生涯,报效祖国,使人肃然起敬,永远铭刻心底。
樊家红色纪念馆的主人翁范志赤,原名樊芝池(1920—2004年),是樊家第三代人,1920年9月生于北朝村。1938年3月在灵宝师范求学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由灵宝地下党县委书记张俊杰介绍,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转赴延安。7月起,在陕北公学与华北联大学习。翌年底,到敌后晋察冀边区八路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的贺龙部120师任参谋。1940年元月到晋绥军区司令部任参谋。1943年3月,调任120师特务团代理连长,8月任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司令部参谋。抗战胜利后,到晋绥参加解放战争。1946年7月调晋北野战军司令部任作战股长。1948年元月调西北野战军9师任作战科长。翌年,在该师27团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参加解放兰州战役。1952年底,调一军任作战处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调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任科长,授中校军衔。1958年,范志赤从朝鲜回国,遵照中央军委命令,负责组建核试验防化部。从此,范志赤又一次隐姓埋名,与外界断绝一切联系。范志赤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某基地(军级)副参谋长兼核弹防护部部长。国家成立第一次核试验委员会领导班子,范志赤是委员会委员之一,参加多次核试验组织指挥工作。1960年晋上校军衔,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独立勋章各一枚。1978年到二炮某基地任军职参谋长。
范志赤(樊芝池)是樊家第一个走出去的革命军人,在他的影响下,侄子樊宏祯,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兵团,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和云南剿匪等战役战斗。七弟樊满池,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侄子樊宏超,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他们都屡立战功,多次授奖。一个家庭走出了四位革命军人,其中三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实属难能可贵。樊门一虎将戎马数十载赤心报国励后人,薪火相传樊家代代有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