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动态要闻轮播图

扮靓崤函故地 建强产业新城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 工业篇奏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发布日期: 2021-06-21 09:41
来源: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示范区

1.jpg

1.jpg

示范区鸟瞰图 孙猛 摄

戴卡轮毂生产车间 孙猛 摄

3.jpg

顺康医疗口罩生产线 徐洪波 摄

4.jpg

宝武铝业生产车间 徐洪波 摄


三阳物流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 宋贵平 摄

西交大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基地 徐洪波 摄


中国黄金中原冶炼厂厂区 孙猛 摄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2021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近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攻坚克难、众志成城,真抓实干、无私奉献,稳步推进重点项目,不断完善产业体系,持续深化要素保障,不断改善民生福祉……全区转型创新高质量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招商引资:统筹布局谋新篇

如今的示范区(高新区),柏油马路笔直宽阔,企业厂房整齐排列,景观绿植错落有致,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施工现场热火朝天……这里已经成为商家投资的宝地、兴业的旺地、生活的福地。

产业招商,风生水起。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该区依托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项目“延链补链”工作,对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现了再制造产业集群、宝武铝业光伏综合能源服务、东旭集团药用玻璃生产线等重点项目顺利签约。

通过“金融+项目”运作同频共振,加快促进“金融血液”流入速度,扎实推进“资本招商”“股权招商”“基金招商”,引进了星能植物电池、猛狮高端锂电池等高端项目,努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多业融合,效果显著。深化多业态融合,积极开展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的相关工作,并引进大唐电厂富裕蒸汽项目,建成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标准仓储等设施,加快推动生物制药、果品加工、乳品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工业蒸汽需求企业来园投资。截至目前,已对接80余家食品加工企业,其中三门峡放心食品有限公司肉联加工产业园、三隆整体搬迁等项目已相继落地。

盘活停滞资产,实现资源利用。围绕威尔铝业、金科建材等停滞企业开展盘活工作。截至目前,威尔铝业已与宁波国旺铝业签订股权投资合作协议;金双晟干粉砂浆项目已利用金科建材厂房土地,实现年销售额2000万元;君润和木业已与食品加工企业签订土地、厂房出让协议。

优化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围绕企业关心的审批效能等问题推出系列措施,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践行招商服务机制,形成从洽谈签约到竣工投产的全链条、全周期、全责任的服务新格局;创新政府企业沟通机制,搭建“亲”“清”新型政企互动平台;建立项目首席服务官机制,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备案批复和资金申报等多项问题,积极推进项目建设。

做好招商推介,展示良好形象。先后组织参加东莞精准招商推介会、杭州精准招商推介会、豫商大会、黄河旅游节、第三届进口博览会、豫沪产业对接大会、厦洽会等重要节会,做好招商推介、特色宣传、产品展示、邀商邀展、项目签约等工作,并赴北京、上海和浙江等地,开展专项招商活动20余次,走访对接企业200余家,邀请企业到该区考察90余次,筛选重点意向项目10余个。

如今,三阳物流园区、星能植物电池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中科锐光年产400万片功率晶圆与10亿支功率器件封测项目、“杭锦通HJT”物流平台项目已相继落地……“崤函故地、产业新城”的新形象日渐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重点项目:抢抓机遇结硕果

示范区(高新区)秉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理念,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线,抓实抓好河南省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河南省重点项目储备库“两个载体”,突出“抓谋划、抓开工、抓进度、抓服务”四个工作重点,深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创优提质年”活动,在重大工业项目谋划储备、协调服务、达产达效上下功夫,为建设“经济强区、文化大区、环境优区、生活美区”奠定坚实基础。

着眼大局,做好谋划。紧盯“十四五”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982”、“三大改造”和新基建等7个领域工作,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规模和效益,切实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在“十四五”规划方面,共谋划储备项目464个,总投资2077.7亿元;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方面,共谋划储备项目68个,总投资401.54亿元;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共谋划申报项目8个,总投资2.73亿元;在专项债方面,共谋划储备专项债券项目40个,总投资75.94亿元;在“982”方面,共谋划储备项目27个,总投资120.65亿元;在“三大改造”方面,共谋划项目22个,涉及黄金冶炼厂、戴卡轮毂、化工机械等18家企业,总投资2.8亿元;在新基建方面,共谋划储备项目17个,计划总投资38.8亿元。

以点带面,推进重点项目。一是大力抓好主导产业。确保汇盛铜业、中科锐光等项目上半年建成投产,宝武二期、食品产业科技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星能植物电池、保力新能源等项目年底建成投产。二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确保S312示范区段升级普通国道项目、淄阳路大唐铁路专用线立交桥等项目按节点建成投用,加快建设崤函大道西延、三阳物流产业园引线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三是不断推动平台建设。重点运营好进境铜精矿检验检疫试验区、高新区增量配电和量仪产业园“一院三中心”等项目;力争中垦物流园、三阳物流产业园年底前建成投产。四是切实加强民生保障。重点加快镇区中小学基础设施,冯佐、新店等4大棚户区及配套工程进度,确保2021年年底前建成投用,确保疾控中心项目上半年建成投用。五是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加快推进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好阳河及淄阳河水系治理、沿黄产业带等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镇区提升改造、污水处理厂、农贸市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建设。

健全机制,做好服务工作。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问题清单机制、现场办公会、周项目督导等重要机制,实行区级领导干部联系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和重点项目专人专班工作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开展项目督导,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已累计召开重点项目推进会10次和重点项目现场办公会20余次,重点协调解决了汇盛铜业、中科锐光等50个市重点项目中涉及联审联批的300个事项。

科技创新:聚焦发展再出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实施“12345科技强基工程”,目前已组建了8个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完成量仪“一院三中心”,成功举办两项大型活动,促成4块“金字招牌”落户三门峡。

强化导向,激发活力。修订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出台《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目标导向,更深、更细、更实地对科技创新工作进行长远谋划。在去年科技创新表彰大会上,对科技创新突出企业重奖1065万元。同时,制定出台《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实施办法》等8个政策,两年来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4人,拨付人才引进补助资金70万元。

完善体系,精准服务。目前,已形成科技大市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服务链条。其中,科技大市场是全市唯一一个技术合同登记认定窗口。2020年,该区技术合同登记额首次破亿元,新增1个市级孵化器(星火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3C微创客),创业服务中心获评2019年度B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逐步建立由创投基金、产业引导资金等多种手段并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组建2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成立5000万元的河南高创崤函科技创新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创新创业项目投资资金,投资建设了4个项目,投资金额共计1154万元。

举办活动,推动合作。近年来,示范区(高新区)连续两年承办全市创新创业大赛,8家参赛企业先后与投资方达成投资意向,帮助企业融资累计2000万元;成功举办两届陕西高校科技成果走进三门峡活动,现场发布68个新科技成果,签约13个合作项目。

搭建平台,合作共赢。2020年,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三门峡分中心成功升级为三门峡中心,成为西交大技术转移中心全国21家分中心唯一一个成功升级的中心;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三门峡产学研办公室正式升级为河南中心;与中南大学合作共建中南大学国家技术三门峡中心。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资本+市场化”的形式,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已入驻量仪类企业8家,占全市量仪类企业一半以上。同时,将星火科技园委托西交大建设,今年成功申报为市级孵化器,现入驻各类企业13家。三门峡高新区创业中心与河南汇森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盘活三门峡天宇科技公司128创业园,并建设“汇森科技园”,现已招商拟入驻企业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