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题专栏 >精神文明创建

【乡村振兴】小葡萄“串”起大幸福

发布日期: 2021-09-07 09:00
来源: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示范区

1.jpg

 

“我种这两亩多‘户太八号’葡萄,今年第一茬已卖4000多斤,收入9000元,第二茬再卖4000斤没问题。”9月3日,在示范区(高新区)阳店镇栾村500亩葡萄种植基地,果农贺瑞琴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毕虎斌高兴地说。

2.jpg

金秋九月,栾村500亩葡萄种植基地呈现出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一串串紫红的“户太八号”葡萄如玛瑙般点缀在绿叶间。葡萄架下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果农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3.jpg

在果农周海峰的葡萄园地头路边,停放着一辆大货车,来自郑州的客商正忙着收购葡萄。下货、上秤、计算、上货、结账,收购现场忙碌而有序。由于葡萄不易存放,客商联系了多家果农快速采收,待葡萄装满车厢便会第一时间运往市场,保证葡萄的新鲜度。

4.jpg

阳店镇许家山的牛奶有机苹果种植户杭绍宗,在栾村承包了100亩土地,其中种植有40亩“阳光玫瑰”葡萄。在他的葡萄园里,笔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忙着修剪枝叶,目的是让葡萄更好地接受光照,这样葡萄颜色更好、味道更甜。果园里一名负责人高兴地说:“半个月前,外地客商已经把我们这一园的‘阳光玫瑰’葡萄全部预订了,10元一斤,这一园葡萄有9.8万串,一串1.2斤至1.5斤,能卖不少钱呢。”

5.jpg

栾村的水果销路好、价格高,还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张磊的努力。他不仅自己采购,还发动身边亲人、同事和好友一起购买,并主动当起“推销员”,帮助果农对接城区大型超市、市场等。为了让新鲜的水果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顾客手中,他还兼职干起了“送货员”,短短两个月,他就帮助果农销售葡萄20万余斤、鲜桃70万余斤,总收益达110万元。

近年,该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积极探索形成了“党支部带动、合作社运行、基地示范、农户参与”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同时,还邀请农技专家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不断提升果农的种植和管护水平,使当地种植的苹果、葡萄、石榴和桃子等水果品质得到了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