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阳店镇:多维赋能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为着力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阳店镇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立足本地优势,挖掘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多种路径,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一、外出“取经”拓思路,借鉴“良方”促提升
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外出学习能够进一步拓宽镇村干部工作思路,开拓发展视野,今年以来,阳店镇多次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外出观摩学习其他乡镇集体经济发展的优秀经验做法。
镇主要负责人先后带领镇村干部赴函谷关镇白家寨村、阳平镇中社村、尹庄镇寺洼村、洛阳市宜阳县三乡镇、新郑市观音寺镇菜王村、山东省邹平市台子镇、齐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地,学习特色产业发展、土地托管经营、电商孵化基地运营以及挖掘乡村文化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了镇村干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信心,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各村对标先进标杆、逐项梳理形成适合本村发展的做法,全力补齐弱项短板,认真谋划下步工作开展,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顶层设计,精准推动工作落地 一是调研先行。镇班子成员分组带队对农业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走访调研,进一步探明了阳店镇产业发展总体情况以及存在的短板弱项,为未来产业谋划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镇财政所人员利用一周时间,采取问卷调查、实地查看等方式,深入全镇各村对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各村合作社基本情况,重点聚焦财务账目规范管理以及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制定文件。结合调研情况及发展实际,制定了《阳店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阳店镇关于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阳店镇2024年度土地全程托管实施意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为各村在加快土地流转托管经营、加快推进村企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产品电商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遵循,有效为各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三是动员部署。召开“冲刺四季度”工作动员会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进会,动员各村各单位要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核心,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各村因地制宜在“土地经营型、企业带动型、产业发展型、资产租赁型、居间服务型”等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自主经营、托管经营、托管提成、跨村联营”四种土地托管模式,打造土地托管试点村,以点带面,掀起全镇土地托管工作热潮。同时,成立了镇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人员职责,建立工作清单,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每月进行一次调度,加强工作指导,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同时,依托阳店资源,有针对性的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优化产业布局。今年以来梳理招商线索93条,其中大员招商10次,外出招商59次,邀请招商24次。 三、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结合各村实际,阳店镇逐步探索实施“五种”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一是土地经营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村为单位,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半托管等方式,对农户撂荒土地、闲置土地进行收储,积少成多,着力推动地块“小并大、短变长、陡变缓、弯变直和互联互通”,由村集体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充分解决土地耕作细碎化、耕种主体老年化、经济效益低效化等问题,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例如南卿村,2023年,流转土地占全村土地面积的60%,实现土地化零为整后,通过托管、半托管等方式,对土地实行统一耕种。2024年积极响应“小田变大田”号召,登记所有在册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整合,确保土地发挥最大效率。二是企业带动型。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区级下派的共建企业为依托,积极承接企业需求,形成“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把产业链前端的用工用地延伸到后端的加工生产以及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例如崤底村与春华秋柿小番茄产业基地、西水头村与山果演义企业等,通过服务企业,带动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是产业发展型。立足区域资源特点和本村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坚持市场导向,强化与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农业科技人员的沟通交流,通过品种更迭和技术赋能,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促进农产品提档升级。例如布张村的中油蟠桃、李曲村的枣油桃、羊角寨的大棚蔬菜、东岭的葡萄等,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四是资产租赁型。盘活村集体所有的扶贫项目、移民项目(水利)以及厂房、学校、闲置工业用地、农机设备等各类村级资产,实行资产发包,出租或承包给企业、商户等经营主体,发展乡村产业和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例如阳店村的果品交易市场、小河村的门面房等。五是居间服务型。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偿服务为中间媒介,高效链接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组建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提供技术咨询、劳务、代耕代种等居间服务,实现村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长效服务机制。例如下北村为长青制衣公司提供劳务输出,带动50余人就业,群众增收20万余元,同时下北村将标准化厂房租给中山市华尊服饰有限公司,集体经济增收8万。 四、建立健全联结机制,助力农业农民增收 一是镇村互联抓统筹。成立由南卿、南宋、下北、崤底、阳店、马泉寨、西水头等12个村构成的农业产业化联盟,镇乡村建设办及联盟成员单位坚持开展碰头会,集思广益,及时研判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确保“农业产业化联盟”作用有效发挥。二是要素互联强产业。农业产业化联盟12个村在农业生产上相互提供协调咨询、技能培训、渠道拓展、集中采购、生产指导、质量把控以及产品推广等全方面支持,抱团发展,通过降本增效,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加快乡村振兴赋能助力。三是路径互联促增收。阳店镇严格落实好对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等优惠政策,积极探索金融、保险等行业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模式,推进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应用,同时做好与上级发改、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阳店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