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精神文明创建 > 详情

【喜报】禹王路街道五原村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发布日期: 2025-05-26 08:51
来源: 三门峡示范区 三门峡高新区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表彰了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其中,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禹王路街道五原村被命名表彰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成为示范区首个全国文明村。

五原村坐落在淄阳河畔,陇海铁路、浩吉铁路、209国道、310国道穿村而过,这里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获河南省“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各项工作展现出诸多特色亮点。

生态宜居,环境优美。村庄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开展“六清”,整治“六乱”,集中对残垣断壁进行拆除,陈年垃圾进行清除,对全村进行绿化栽树、砌花墙、墙面彩化,修建游园、小花园等。村里的道路两旁、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四季有绿、三季有花。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花园,让人心旷神怡。2024年初,投入近5万元更换了全村30多个垃圾仓,建立了完善的垃圾处理机制,配备专业的保洁人员,定期清理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村民们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村庄环境。

乡风文明,民风淳朴。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村里投资350余万元建成仿古戏台、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等设施,展示了村庄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先进典型事迹。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篮球场、门球场、儿童乐园,投资400万元建成标准幼儿园等设施。定期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锣鼓秧歌表演、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走访慰问老人,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等活动,让村民们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推进移风易俗。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三是注重道德建设。开展“乡村光荣榜”“好媳妇”“好婆婆” 等典型选树活动,树立道德榜样,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村民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一是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依托毗邻大型国企有利条件,与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公司村企结对共建,成立劳务公司,输送劳动力100余名,提升村民就业率,开辟村集体经济收入新渠道。二是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了苗木、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三是加强“人人持证 技能河南”培训。定期组织村民参加农业技术、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创业能力,鼓励村民自主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在未来的发展中,五原村将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持续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示范区乡村文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