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做好特色产业文章 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阳店镇:四十亩李园丰收忙 特色种植结出"致富果"
7月23日,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尽,火红饱满的“国丰7号李”已像挂在枝头的小灯笼,青中带黄的“青脆李”“蜂糖李”裹着薄薄果粉,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十几个村民们挎着小桶穿梭林间,指尖轻转便将成熟果实收入桶中,枝叶间此起彼伏的笑语,让丰收的喜悦在果园里肆意流淌。
“今年这果子,成色、口感都是顶好的!”园主王万刚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满筐李子笑得眼角堆起皱纹。四年前,在村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号召下,他承包下这块地试种果树,精挑细选的“国丰7号”“青脆李”等品种,凭借耐储存、风味佳的优势站稳了市场,成为村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特色农业的生动实践。“今年后期雨水匀、光照足,亩产足足有5000余斤!”他算起收益账,“按每斤2.8元的收购价,一亩地就能收入1.4万元,四十亩就是50多万,这日子能不甜吗?”
说话间,王万刚指向果园角落的冷链物流车。“早上摘的果子,经过分拣、包装,下午就发往西安、洛阳的超市。冷链车全程控温,第二天就能端上老百姓的餐桌,新鲜得很!”他笑着说,现在光靠线下渠道就供不应求,村里正帮他对接电商平台,打算借着乡村振兴中农村电商发展的东风,把这“致富果”卖向更多城市,让农产品出村进城的路更宽更广。
“王万刚的果园,是村里特色种植的样板,也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南宋村村干部在装箱区仔细检查着包装,接过话茬。这几年,村里把特色种植作为富民抓手,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方面定期邀请农业专家来园指导修剪、施肥技术,提升产业品质。另一方面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前几年修通的产业路解决了大问题,货车直接开到地头,拉货效率提高了三成,为产业发展筑牢了根基。
如今,南宋村像这样的果园已有五个,带动20多户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正在采摘的村民算着收入,“在这里摘果、打包,每月能挣2000多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比外出打工强多啦!”大家靠着特色产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乡村振兴的活力在田间地头充分彰显。
临近正午,满载李子的货车缓缓驶离果园。车窗外,成片的果树枝繁叶茂,枝头的果实折射出金色光芒——那是丰收的颜色,更是南宋村人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奔向美好生活的希望之色,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