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重点领域公开 >扩大有效投资
索 引 号 M8001-04-2022-0006
失效时间
发文机关 大河报
成文日期
标  题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院四中心”,让三门峡量仪产业重铸辉煌
发文字号
发布时间 2022-11-25 10:33

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一院四中心”,让三门峡量仪产业重铸辉煌

发布日期: 2022-11-25 10:33
来源: 大河报

 核心提示:

在豫西三门峡,前进的浪潮从未停止奔涌,一些“老名牌”也正蝶变新生。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首家精密量仪生产企业在三门峡诞生。这个和黄河三门峡大坝同时期成长的新产业,引进的是日本设备和技术,对于当时的中国,是绝对的“高精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停滞、市场乏力、人才流失……曾经的辉煌不再,传统名牌产业发展陷入困境。关键时刻,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勇挑重担,主动抢抓高质量发展机遇,历经数年精心打造“一院四中心”,建起占地40余亩的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

量仪企业在此聚合、聚力,满弓上弦,蓄势待发!

三门峡老牌优势产业,在此孵化新生,重铸辉煌!

1.jpg

现状:企业纷纷落户,产业集聚态势渐显

“量仪,是工业制造的眼睛。”59岁的皇甫真才说这句话时,眼里有光。

从20岁时的毕业懵懂到如今的鬓生华发,从事量仪产业近40年,皇甫真才调侃自己将一生“献给”了量仪。时间,也让他对量仪产业有了更深的认知。

2011年4月,已由国企变民企的三门峡中原量仪厂再次改制。已是副总的皇甫真才决定离开,创办三门峡中泰量仪有限公司。从“打工人”变身老板,他开始考虑整个量仪产业的变化和方向。

“精密量仪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皇甫真才告诉记者,量仪产品在汽车、家电、冷机、轴承、机床,甚至航空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一台精密量仪由上百或上千个零件组成,均由不同工种、不同工序精心加工而成,大的零件数十至上百公斤,小的零件掉在地上找不见,有的零件精度要达微米级误差。

同年,皇甫真才带着公司带来三门峡市示范区,也成为这里第一家入驻的量仪企业。

“这里最吸引我的一点,便是服务和政策。”皇甫真才告诉记者,入驻后,包括示范区主要领导在内,党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用“店小二”的服务深深打动了他。高效快捷、运转流畅,同时又给予场地、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扶持,让他安了心。

和皇甫真才的想法一样,已通过国家级高新企业认证的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也在2020年将目光锁定在了示范区这片土地。

“我们选择这里,除了有未来的市场布局规划外,也是看到了当地政府的配套政策。”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公司总部位于西安,一直深耕西北地区业务,如今正借助当地量仪产业园的大平台,积极拓展对外业务,目前已顺利开展骏通、开曼、东方希望等企业的实验室仪器校准业务。

与此同时,超思量仪科技有限公司、耀蓝热表处理有限公司、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翔麟精密量仪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也纷纷入驻示范区,区域内产业集聚态势渐显。

2.jpg

背后:构建聚合大平台,破解行业发展瓶颈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量仪行业对科研、人才、高科技设备、配套产品要求都很高,一般企业很难承受。三门峡量仪产业发展到目前,尽管发展到二十余家,但大多规模较小,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还不够大。

如何实现行业企业的聚力发展,如何破解行业企业的发展瓶颈,如何真正赋能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重振三门峡量仪产业辉煌?

三门峡市示范区主动谋划,勇挑重担,迎难而上。

2022年3月,历经数年打造,通过政府投入创新带动社会资本加入,一个围绕量仪产业的平台应运而生,成为破解行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载体。

这就是三门峡市示范区的“一院四中心”。

“‘一院四中心’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量仪产业链条的大集合。其中包括了一个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以及精密机械加工中心、计量检测中心、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和生活配套服务中心。”今年30岁的精密机械加工中心生产主管申超说起“一院四中心”,赞叹不已。

申超介绍,量仪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是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建立由政府、科研院所、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精准研发和有效开发,从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精密机械加工中心,采用“政府资金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组建,配备国际先进的高精尖机加设备,解决企业长期委外加工难题;计量检测中心,则引进河南汉量校准检测有限公司建设河南计量检测中心,建设电学、理化、长度、力学、热工、高压6个类别的检测科室,打造三门峡市首家第三方计量检测中心;金属材料表面处理中心,购置成套热处理设备、表面处理设备,形成年处理150吨以上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能力,填补了三门峡市在金属表面处理方面的空白;生活配套服务中心,则是立足服务企业,包含园区职工食堂、职工宿舍、活动室等。

“从研发到加工,再到后期的表面处理、检测,一整个量仪产业链条形成相对完整闭环,也正是‘一院四中心’的重要意义所在。”申超说。

3.jpg

申超以自己所在的精密机械加工中心,向记者举例。

“这台花费300多万元引进的设备,能达到3微米级别的精密标准,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百分之三,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生产技术。”申超指着一台大型设备介绍,“但很多企业是不愿意花费巨资投入的。这个时候,示范区孵化器平台—高技术创业中心,通过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出手”建设精密机械加工中心,通过配备国际先进设备,在产业园内解决了企业长期委外加工的难题。”申超说。

4.jpg

政策发布、云上对接……多举措助力量仪产业走深走实

11月15日,一场云上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在示范区举行。

活动聚焦机械制造与精密量仪行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推介科技成果5项,并通过云端连线,示范区企业负责人与西安理工大学专家教授进行深度交流对接。

云上对接、成果发布、人才引进……

“我们正通过多种方式,不断聚集创新资源和科技要素,激发企业引进转化创新成果动能,让量仪产业一步步走深走实。”示范区科技局局长、四级调研员史洪涛表示。

史洪涛表示,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量仪产业的发展。

早在2017年3月8日,三门峡市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上,就通过了《加快精密量仪产业发展意见》,把精密量仪产业列为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并规划重点依托示范区,建设以“一院四中心”为载体的精密量仪产业科技园,助推全市量仪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提升量仪行业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建设全国范围内优势明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精密量仪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力争2025年全市精密量仪产业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

近年来,示范区以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完善和提升研发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支持鼓励量仪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不断在量仪中高端领域实现新突破,推动量仪产业实现创新型、集约化、链条式发展。同时,持续加大培育力度,做好一企一策、专班对接,强化平台共用、资源共享、人才互通,以“创新集群”引领精密量仪产业发展。

时光奔涌,老树逢春。

“量仪产业作为三门峡的传统优势品牌资源,如今正在示范区聚集、重塑。在创新改革的大环境下,示范区正不断坚持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规模发展园区化、园区服务订制化的‘四化’服务,更好地服务量仪企业,为三门峡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蓄新动能,贡献示范区的力量。”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胡志权说。